小说《达芬奇是先知》 跟踪历史破碎的脚印,你会读到属于你自己的历史,你个人的。仅仅属于你自己。你的构思元素仅有你的情感,指挥你思维逻辑的还是情感。怎么做出判断?——题记 第一章晚上好!达芬奇 1519年,整个意大利都在哭泣。就像一颗恒星的陨落,印象派宗师达芬奇客死他乡。 达芬奇(1452—1519)。 达·芬奇倾尽毕生精力,探索艺术的高贵气质,只有对美的塑造刻画,才能促使他探测到、感触到,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真实位置。 达·芬奇一直致力于解剖学的研究,当时的罗马教皇认为这破坏了天主教的基本教义,中世纪的欧洲,教皇顽固而又保守,其权威相当敏感,并且极其容易被触怒。晚年的达·芬奇一度处于失语状态。 捉摸不定的历史谜面。 1515年法兰西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占领米兰,盛情邀请达·芬奇赴法国,并聘为宫廷画家。艺术家生命的尾声,在法国卢浮宫度过。 《蒙娜丽莎》。创作于1502—1506。 李琦临摹《蒙娜丽莎》已经20年。从表面看,甚至有人怀疑这是真迹。总有未尽的极致,李琦自己明白。 那么强迫自己去做,做得更好,做不到,怎么也做不到。 这个世界上可怕的相似。相似意味着有一个要消失。消失意味着徒劳。 所以达芬奇永远独一无二。 尽管如此,这丝毫不会降低画家的狂热,李琦的状态不是巅峰,而是癫狂。李琦认为,世界上最愚蠢的莫过于放弃曾经的探索。 真诚是对话的开始。 卧室的墙壁设计一个巨大画布,买顶层的目的就是为了采光。与真人同规格尺寸的蒙娜丽莎,蒙娜丽莎的身高应该是170—175厘米之间。从达芬奇的解剖学入手,从画像中寻找蒙娜丽莎的骨骼结构。 这幅画作的背景,精确到毫米。电子扫描,不要有一分疏忽。 中世纪欧洲庄园种植灌木、花草,季节还有地中海气候。 卧室的采光到达相对的一致。每一个细节,李琦能做到的。 双倍于达芬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