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州八声寄参寥子课件

那西河/著

2024-02-09

书籍简介

那个岁月,到处都是炼狱般的苦难。人在兽群里挣扎着,拼了性命找寻自己认定的信仰、公平、正义,就是想活的像个人。————一部中国西部三十、四十年代奋斗者的史诗。

首章试读

那年,寒天冻日头地冷,西北风掠过地面,连个草渣子都没剩下,庄子里的榆树成了光杆杆,白生生的,树皮叫人剥下来捣碎煮熟吃了,天上飞的雀儿、地上跑的老鼠子都不见一个,庄子里没个生气。 死了人,开始还有个白皮子棺材,抬到祖坟里埋了,活人也哭嚎几声,后头一个接一个的死,席巴子一卷就撂到大河坝里,活人也就没有了嚎声,人阿都饿的恓惶惶地,放下是一滩泥,提起来是一条肉,活人都顾不上,哪里顾得上死人,奈何桥上,人一半的鬼一半呐。 清早起来,狗朝地埂子使劲的叫,地埂子下面爬出来两个血斯呼喇的丫头子,才十六七岁,给些热水喝完,就朝着山里头跑了,后来听说倪家营子打仗,一伙学生兵打败了,顺着这条路钻山哩。 也日怪,那年狼多的很,不知道是打哪里来的。 ——————老人的一段话。 那个岁月,到处都是炼狱般的苦难。人在兽群里挣扎着,拼了性命找寻自己认定的信仰、公平、正义,就是想活的像个人。 八声甘州 第一声 一 罗望眯着眼朝西望了一眼,见日头已搁在山尖上,就对车里的人说:“娘,咱进城吧,再迟要关城门哩,”席篷车里的女人只应了一个字:“嗯。” 娘俩确定不走了,在这里落脚是下午的事。就在远远的看到城门时,罗望吆住马,让母亲下车吃点东西,母亲下车,吃了几口石子馍,喝几口水,就到池塘边看儿子饮牲口,她沿着池塘边走了一会。回到儿子身边,一边牵住马让儿子洗刷,一边问:“望儿,这是啥地界,这海子,芦苇,有些好哩。”罗望明白母亲的心思,这是不想走了。他已经在问路时打听了,这里是甘州。一路上尽是黄沙、戈壁、光秃秃的山包,看到这里远处的山峦、面前的池塘,郁郁葱葱的芦苇,还真有几分老家的味道。他觉得应该到了停脚的地方了吧,就这样,娘俩一合计,落脚甘州。 人世间的许多事情,往往都会在不经意间出现、发生,决定一个人往后的生活,演绎出精彩的、苦难的百味人生,世事无常,大抵如此。逃难的罗望母子就在民国20年(1931年)深秋的黄昏,赶一辆席篷马车,在落日的余晖里走进了未知...

首 页章节目录立即阅读